网站旧版 | 学院首页

多人中招!又一大学生求职陷阱曝光,让人防不胜防

更新时间:2021-01-07 本信息浏览数:

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应聘,还没开始工作,就背上了2万多元的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公司竟然还向他索赔2万余元。是大学生太缺乏安全意识,还是学校欠缺相应的安全教育?



   

   
多名大学生被套路,维权难    

   

   



案例1


     

    去年12月中旬,大学生刘磊通过某招聘网站投简历,希望寻找一份游戏建模师的工作。之后,他应聘了济南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对方以入职培训为由要求他与济南市历下区好学教育培训学校(以下简称“好学教育”)签署培训协议,还推荐他从网贷平台分期贷款23800元作为培训费用。

    在这家网络科技公司的引导下,刘磊稀里糊涂就借了网贷,察觉不对后,他要求终止培训解除贷款,没想到这不仅遭到好学教育的拒绝,甚至还被对方以“违反学校管理制度”为由索赔23800元。

此外,碰到同样情况的还有山东一职业院校的多名大三学生。

案例2


     

    同样“中招”后遭遇维权难的还有去年11月即将从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郭安。他应聘的是广州亿铭天纵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铭传媒”)发布的主播助理岗位,公司提出要他参加岗前培训,就这样他办理了19800元贷款。当他发现自己被骗后,立马找公司申请撤销贷款,但被拒,公司称“与郭安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只是合作关系”。于是郭安报警,而派出所以“民事合同纠纷构成不了诈骗”为由表示提供不了帮助,建议他走法律途径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维权。他又去法院咨询,工作人员说官司打赢的胜算不大。劳动仲裁的工作人员则说,亿铭传媒在广州注册,需要到广州申请。处处碰壁的郭安觉得,没有人能帮他。

    上述提到的就是典型的“培训贷”案例。一些无良的培训机构在网络上发布所谓的“高薪招聘”信息,以此为幌子吸引求职者,在“面试”后引诱求职者贷款培训。而实际上,“培训贷”就是“校园贷”的一个变种。


   

   
揭开培训公司App,真相就在隐秘的一角    

   

   

    近期热播的律政职场观察类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就披露过类似案例。节目中,实习生在为陷入培训贷的大学生提供法律援助过程中,为了取证,尝试注册了一款培训公司的App,也让更多人了解了其中的套路。

    首先,需要进行人脸识别。第二、第三步,拍摄上传身份证和绑定银行储蓄卡。接下来是填写紧急联系人、现居地址、学历、职业等。可以说是全方位地提供了注册者的个人信息,并且还自带精准定位功能。一旦大学生提交了这些信息,如果未按时还款,放贷公司便可以迅速找到贷款人。注册App过程中,还必须允许访问通讯录,如果通讯录里的联系人过少,便无法通过注册,当通讯录达到21个联系人时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无形中也把亲戚朋友的信息暴露了。

    所有信息都提交后,就登录了网贷申请页面。而实际上,大家以为之前只是简单的App注册,实为网贷申请流程,而且注册时没有任何提示。

    在最后的确定界面,注册人要与顾问在有学校LOGO的地方合影,而且页面底部还隐藏了2个非常重要的条款。条款写道,“您将通过XXXX平台向相关金融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申请培训费用分期支付服务”,这里只表述为“分期支付服务”,而不是“贷款”,多么会玩文字游戏,真是变着花样骗人上当。

    两位法学院的实习生也是在最后才肯定这就是网贷。可想而知,要想套路刚毕业的大学生简直是易如反掌。

    节目中,实习生取证完成后便注销了App,同时也发现,注销后就无法重新注册该APP。正如实习生所说,这就像一个封闭的暗网,不会让来一次就走,而后想再来的人,探访到秘密。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看到,设局者心思缜密,一步步设计好陷阱引诱涉世未深、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无知无觉就“主动、自愿”地完成了贷款流程,而且设局者深谙法律条文,懂得规避风险,以致于大学生被骗后常常求助无门。



   

   
提高安全和法律意识迫在眉睫    

   

   

    近期,腾讯教育联合麦可思开展了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结果发现,部分大学生不了解校园贷是否正规。具体来看,33.5%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如何区分校园贷的渠道是否正规,36.1%的大学生表示“了解一些”区分方法。没有及时得到相关的安全教育,当危险靠近的时候,大学生也就无法识别骗局。所以,加强大学生经济安全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从在校大学生的反馈来看,目前高校提供的个人财产安全方面的帮助主要为“辅导员、班主任等会给予提醒”(61.6%),以及通过学校官网、官微等平台发布提醒(45%),而仅有20%的大学生表示学校开设过个人财产安全相关的课程。还有11.9%的大学生表示所在大学未给学生提供个人财产安全方面的帮助

    其实2016年以来,教育部、银监会等部门多次就校园网贷发出预警,在要求各地金融主管部门在对校园网贷进行排查,并坚决关停涉足超高利率及暴力催收等问题的不良平台之外,也要求各高校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大学生的金融安全知识及风险防范意识教育

    翻看媒体的报道我们发现,近些年,很多高校都在新生教育中加入了安全教育。比如,有的学校邀请专业人士为新生上安全防骗第一课,有的学校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校园贷的微视频课程,学习结束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还要参加补考。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总结过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具体做法,这里就不过多举例(可查看《警惕!“双11”剁手的大学生请注意,已有人入14万元的坑》《冒充校长诈骗30万!已有老师入坑,多所高校发布紧急通知》)。

    对于大学生来说,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的安全教育,自身也要培养分辨能力,学会根据放贷机构的资质判断贷款是否合法,同时也要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谨防再被培训贷套路。

小贴士

    想要识别培训贷的骗局,大学生应了解以下法律常识:

    1.正常的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是不会收取员工岗前培训费及技能培训费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收取劳动者培训费是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可见,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进行岗前培训等一般培训,是用人单位应尽的法定义务,同时也是劳动者享有的法定权利。

    2.举办实施以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机构需要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颁发办学许可证。培训机构对外发布招生简章和广告需要到审批机关备案,相关收费、教学等行为要接受国家机关监管。目前在网络平台上打着招聘员工,面试又忽悠应聘者接受“岗前技能培训”收取培训费用的公司大多是不具备职业技能培训办学许可证资格的“黑培训机构”。求职者和学员应该擦亮眼睛,缴纳培训费用前应该查看培训公司办学许可证及收费许可证,不要盲目缴款或接受培训贷款。

来源:本文由麦可思研究整理自闵晓法(ID: xiaowenshuofa)、南方日报(ID: NF_Daily)、京华时报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责编 | 麦可思 丁楠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 琼ICP备17001443号     地址:三亚市凤凰路218号    招生电话:0898-88348005;88348877;88348006    传真:88348006